請媽祖, 早期稱為請水, 乃因媽祖為海神, 所以請水之儀式, 象徵信眾至水路上, 恭請媽祖聖駕蒞臨香科. 姑媽宮時期之請水, 乃是前往當初王船發現地點 ”十八欉榕凹湖仔”請水. 所以當時請媽祖只是個儀式, 並無實際神像之迎取. 而在1823年慶安宮接辦香科之後, 仍舊前往”十八欉榕凹湖仔”請水. 直到1856年第26屆香科, 才改至北汕尾媽祖宮(昔鹿耳門天后宮舊址)請水. 推斷可能是因為慶安宮之天上聖母乃為1712年從北汕尾媽祖宮分香而來, 因此藉回北汕尾媽祖宮請水, 順道謁祖認宗, 以表飲水思源. 而在1871年7月, 由於曾文溪因暴風雨而第二次改道, 大水至鹿耳門出海, 沖毀當時之北汕尾媽祖宮. 因此1874年之甲戍香科, 廟方乃至原媽祖宮所在的北汕尾海邊請水, 直到1934年. 由於以往過鹿耳門溪請水交通不易, 當時土城聖母廟提出建議, 歡迎慶安宮至土城請媽祖. 慶安宮欣然接受, 因此從1937年開始之香科, 請水之儀式改為請正式之媽祖聖像至西港參與醮典. 請媽祖一詞自此也成為正式稱呼.

1958年時, 全島仍實施戒嚴. 由於西港刈香香陣規模龐大, 又加上宋江陣等陣頭刀械甚多, 申請香科時遭當時政府刁難. 為求香科能順利舉辦, 廟方總裁乃建議至北港朝天宮迎取媽祖來西港香醮作客, 以藉其名聲來說服治安機關核准. 由於北港媽祖首次參與醮典, 被視為貴賓, 因此聖像被安排在王府上桌. 而土城媽祖, 因每日需參加遶境, 為迎取方便, 乃供在下桌. 此舉引發土城部份信徒極度不滿, 藉神輿發轎來表達不服, 引起騷動. 從此土城率領其周邊11個庄頭退出西港香科. 因此自1961年開始, 廟方改由回現今之鹿耳門天后宮請媽祖, 持續至今日.

早期之請水, 通常只有西港五角頭出醮出陣, 規模較小且儀式較為簡單. 而從土城請媽祖時代開始, 參與迎請媽祖的陣頭越來越多, 因此在1988年之香科, 廟方遂將遶境正式併入迎媽祖的行程. 從那時開始, 迎媽祖遶境之規模, 已直追正式刈香之遶境.

2015年乙未香科請媽祖之繞境路線如下 :

西港慶安宮 > 台南安南區中洲寮保安宮 > 台南安南區新寮鎮安宮 > 台南安南區十二佃榕王武聖廟 > 台南安南區十二佃南天宮 > 台南安南區本淵寮朝興宮 > 台南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 > 台南安南區新吉龍安宮 > 台南安南區公塭萬安宮 > 台南安南區溪南寮興安宮 > 台南安南區學甲寮慈興宮 > 台南安南區十份塭清安宮 > 七股永吉城隍廟 > 七股十份唐明殿 > 七股十份聖護宮 > 七股十份正王府 > 七股九塊厝神帝府 > 七股九股鎮海將軍宮 > 七股三股龍德宮 > 七股永吉吉安宮 > 七股永吉三百二十萬三和宮 > 西港慶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