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陣

起源 : 蜈蚣由於其毒性及奇特之外形, 自古就被賦予神秘之色彩. 一般相信修練得道之蜈蚣具有極高之法力, 可驅邪消災、保境安寧, 也因此有蜈蚣陣之產生. 蜈蚣陣又稱為百足真人陣, 目前比較固定出現在西港香、佳里香、麻豆香、學甲香及土城香. 其組成人數不一, 但一般都離不開36天罡、72地煞等數字. 以目前最長陣頭是出現在佳里寧安宮之蜈蚣陣, 其成員共108人, 即參照36天罡加72地煞星所組成.

西港香蜈蚣陣之歷史可回溯到姑媽宮香醮時期 (1784~1823), 當時之蜈蚣陣由蚵殼港居民所組成. 直到1911年曾文溪第三次改道, 大水沖潰蚵殼港. 而劫後餘生之居民搬遷至溪埔寮、公塭仔、公親寮、十二佃定居. 後慶安宮委託公塭仔萬安宮及溪埔寮安溪宮重組蜈蚣陣, 兩庄居民在當時物資缺乏的情況下, 克服萬難, 讓蜈蚣陣得以重新出陣.

公塭仔/溪埔寮蜈蚣陣之頭、尾由紙糊成, 於開館時須奏請神明開光, 而在香醮結束後, 再於萬安宮前將頭、尾火化, 象徵返回天庭. 至於參加之人數則不一. 從2000年庚辰香科開始, 人數已擴編至66人, 人物內容取材自隋唐演義, 扮演唐太宗御駕親征時參與之部將功臣. 第一天主題為薛仁貴征東, 第二天為薛丁山征西, 第三日為羅通掃北. 參演之人員主要為12歲以下之小朋友, 全數來自公塭仔及溪埔寮兩庄. 由於當地居民視參與為一項榮耀, 因此蜈蚣陣自成立以來, 其成員之遴選即為世襲制. 所以當地有好幾戶家庭, 從父祖輩以來, 家中小孩一直扮演蜈蚣陣之人物角色. 蜈蚣陣在西港刈香遶境行列中居特號. 所謂特號, 是指陣頭可獨立先行, 不須隨同遶境行列. 原因是蜈蚣陣陣容過於龐大, 移動不易, 加上成員都是未足齡小孩, 因此獨立行動在時間調配上較有彈性; 再者蜈蚣陣一般被視為開路先鋒, 在各廟宇進行圈廟儀式所需耗費時間甚久, 而信眾鑽蜈蚣腳乞平安之熱誠也難以推卻, 也因此蜈蚣陣自始以來一直是被賦予特號之地位.

代表 : 公塭仔萬安宮及溪埔寮安溪宮

擷錄自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